堅持“三管三必須” 形成更強工作合力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印發的《關于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從制度層面明確提出,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部門必須按“一崗雙責”要求,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這為推動全社會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提出“三管”要求,已有不少地方先行先試,在污染防治、自然資源保護等工作中,加強了對各職能部門的統籌。湖南省于2020年出臺生態環保日常督察規程,明確將“三管三必須”落實情況作為督察內容。在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中,重慶市發改、住建等12個部門全程協同指導、督促推動,形成任務、責任、問題三張清單,確保有人干事、有條件干事、能干成事。甘肅省遵循“三管三必須”原則,建立生態環境違法線索移交機制,將盜采礦產資源、未按要求開展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等問題移交自然資源部門并被受理。從國家到地方,“大環保”工作格局已逐步形成,推動解決了許多“老大難”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面廣,具體事項繁多,從制度上明確“三管”要求,有利于進一步明晰各職能部門權責,使監管更加有力、責任落實更加高效。
提高思想認識,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的發展,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這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負責發展的職能部門,應當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坐標與定位,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化、引導、調整和促進作用,在源頭上做好部署。比如,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培育壯大新動能。制定產業政策時,要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明確鼓勵、限制和淘汰的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完善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制定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
壓實主體責任,管生產必須管環保?!董h境保護法》明確提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生產經營者尤其是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在發展伊始,就應當結合自身特點,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全面實施清潔生產。在生產過程中穩定運行污染防治設施,做好在線監測。在末端處理上,研發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以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加強部署推進、監督指導,管行業必須管環保。在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國務院有關部門首次被列入督察范圍。從督察反饋情況來看,相關職能部門中的一些人思想認識仍存在偏差,片面地認為生態環境要求過高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而且對于涉及本部門的生態環境問題,一定程度上存在與己無關的心態。由此可見,要真正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仍然任重道遠。承擔重要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職能部門,既要履行好本部門的責任,也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所負責行業和領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好監督管理。比如,住建部門要做好城鎮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整治黑臭水體;交通部門要提升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倡導綠色出行;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決不是生態環境部門一己之事,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職能部門要樹立起“一盤棋”思想,知責明責、正確履責,將“三管三必須”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